工作「三年一換」正流行,但別急,你還得先學會「打包力」!

office-work-desk-computer-workplace-indoor_1600x1067

大約在半年前加入這新加坡電商,工作一段時間下來,發現了兩個有趣的現象:

第一個,公司為東南亞最大網路公司的旗下電商,所招募的人員除了程式設計師與法務人士,大多數同事都是來自世界各地最頂尖的學校、聰明的員工,但大多沒有電商相關領域的工作經驗。

第二個,公司裡面人員流動快速,除了內部輪調機制頗為健全之外,公司人員新就職與離職的人比例也高。

關於這兩個現象,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跟一位「資深」的同事聊到這兩個觀察。而其實所謂的資深,他也就在公司裡待超過一年半而已。
他說:「關於你觀察到的第一點,是因為在這類型的新創電商公司,由於商業模式變化很快速,有『過往經驗』的人反而在市場競爭上不見得會是最有幫助的。

相反的,公司希望能找到最聰明的人能夠覺察到市場的變化,快速學習市場的動態,做出最即時的調整,這才是能讓公司存活下來最重要的關鍵。」

「至於你說到的第二點」,他頓了頓,「其實應該是跟新加坡的工作文化有點關係啦,在新加坡的白領階級,其實大多認為,唯有持續轉換跑道,才能夠加速升遷與薪水的調整,所以一般認為在一家公司待三年,也算是到了一個階段了。」

「甚至我聽過一種說法,在一家公司待了三年還不走,並且公司又沒有特別的安排,大家心裡會一直在想『這個人到底何時才要走啊!』」他說完我們都笑了。

「所以,公司也相對會有認知,在該員工工作一段時間之後,也需要提供適當的薪資與職位,才能夠留住這員工。」

「但是這又牽涉到員工自己的競爭力。」他面露微笑說道, 「是否有能力順利轉職? 能夠有更好的Package和職涯發展? 這就取決於你這三年內是否有累積足夠的實力,來爭取新的工作條件!」

今天開始,你每一個工作學習與實踐,都是在為下一個階段做準備

這兩個想法給了我一些新的工作觀點:想像一下,若你從進入公司工作的第一天,就打算只待三年,所以這三年的時間,就像是在倒數計時一般,你在這段時間就必須得累積足夠的能力與成績,讓你能夠順利往下一步進階。

也就是說,看待一份工作的思維,不是「走一走、看一看、試一試、不知道可以待幾年」這樣的。

日本最強傳奇CEO小山昇在著作「5年營收2倍成長:這樣的經營計畫如何做?」中提到:相較於每年循序漸進的成長,企業應先訂定五年成長兩倍的目標,再來思考如何藉由策略與執行來達成。

其實這個概念,也適用於個人的職涯規劃──在開始一份工作之前,都應該可以先規劃好「在這份工作打算待多長的時間,打算達成什麼、學到什麼」!

大學四年,有學校幫我們規劃好每年、每學期的必修課。若是什麼都不想,跟著學校的規劃走,只要每學期拿一張All Past成績單,四年之後也能拿到一張畢業證書,證明你成功把該學的東西Pick-up、打包了。

開始工作之後,再也沒有人幫你規劃每年該學些什麼了,但你難道就只能「跟著感覺走」,不小心就「肄業」或「延畢」嗎?如果,你三年內想要從一個職位順利「畢業」,似乎也是需要在一開始工作時,就規劃好你每階段的目標。

然而僅僅是「規劃好」可能是不夠的。大學有「成績單」,工作之後,每個你達成的目標,你應該也可以整理成你自己的「方法論」帶走,成為你職涯的成績單。就像在某個地方駐營一陣子之後,要往下個地方前進時,我們總要打包行李──所以我們稱呼這樣的能力為「打包力」!

先定義好你要培養及「打包」什麼核心能力,避免用盡全力最後打包了一堆「雞肋」!

時間來到最近過農曆年前,與朋友在台灣的聚會。

「所以你在新加坡的工作性質是什麼啊?」朋友問道。

「我在一家電商工作,做的是『Strategic Business Partnership Development』。主要就是完成與東南亞各國,當地金流夥伴的合作。」我說。

「喔………」,眾人面露疑惑。

「也就是用我們的平台買東西之後,各式各樣『付錢的管道』,例如信用卡、轉帳、貨到或超商付款,甚至是e-wallet等等。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合作夥伴,我的工作有點像是在幫公司『相親』,開發談定適合的金流夥伴!」

「那不就是有點在Fintech的領域嗎?所以你現在對東南亞電商和Fintech這兩塊都很瞭了喔?」

「哪那麼厲害,還在學啦!」我笑著說。

同時間,朋友的話也提醒了我一件事:瞭解東南亞電商的整個Ecosystem(生態情況),以及各個「第三方支付夥伴」的動態,進而能夠貢獻到我目前的工作,是我最想從這份工作中獲得的核心能力。但,我有好長的時間,都花在「搞定與Partner的合約」上。

為什麼會有這種「80%時間都花在不是最重要的事上面」的問題呢?主要原因,就是這份工作我還沒有訂好我每個階段想要「打包」走的核心能力。

以我現階段的工作,主要統合內、外部意見,讓當地夥伴金流能夠落地上線。

而這當中最主要的困難是,對外,有金流服務夥伴的意見;對內,公司的法務、財務、營運以及IT也會有不同意見跟系統問題。

而我的責任就是,斡旋到大家都能理解同意合作內容後,訂定一份白紙黑字的合約,雙方簽名蓋章,塵埃落定。但過程往往需要耗費許多時間。

但若思考我需要打包走的核心能力,是能夠「讓電子商務公司能順利跨境運作的能力」包括金流、物流、營運以及法規等。則我要考慮的構面將完全不同。

三步驟開始「打包力」的實戰

第一步,是「定義核心能力之下所有相關議題,把他們變成可操作、可執行、可量化質化的問題」──有關核心能力建立的工作,我必須要花「120%」的心思培養耕耘。

以我自己的工作為例,羅列五大主要的打包內容:

A. 定義負責國家中最主要之競爭對手(Players):印尼(A, B)、新加坡 (C)、馬來西亞(D, E)

B. 定義負責國家中主要的金流夥伴:印尼(F,G)、新加坡(H, I, J)、馬來西亞(K,L)

  1. 每天關注以上12個競爭對手以及金流夥伴之新聞及動態,迅速製成摘要,也分享給Teammates。
  2. 調查各競爭對手提供的金流服務(信用卡/轉帳/虛擬帳戶/貨到付款/便利商店付款/eWallet/其他),以及提供該服務之合作夥伴。

C. 掌握最新的支付方式,以及新的具合作契機之第三方支付商,包含策略、收費、支援及服務4大項。

D. 了解營運團隊(Operations Team)處理金流,真正紮紮實實「落地實行」的細節。

E. 了解東南亞各國電商以及支付的相關法規

定義完核心能力,以及其下所有相關議題。

第二步就是: 「隨時觀察檢視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否有落在這個核心能力的範圍內,蒐集並紀錄」
第三步就是: 「蒐集跟紀錄之結果,紀錄下來並歸檔,變成我自己的「方法論」,打包帶走。

也就是說,我每階段的核心能力,在完成之後,我會累積整理出一份成果(可能是ppt或是word檔),做為我準備好進階下一階段的「證據」與成果。

如此每個階段的累積,在「畢業」的時候,我的核心能力,會被我整理成清清楚楚的幾份「我的方法論」。若是沒有這麼做,很容易每天就疲於奔命處理「最耗時,但似乎對我培養核心能力的幫助並不是太大」的事情中。

結語

新的一年,許多人在職涯上都做了新的選擇,或許這種雀躍又忐忑的心情,跟大學新生入學日那天似曾相似。但不同的是,這一次,我們不再等待別人對自己工作做指示安排,不再只是引頸期盼加薪與升遷日的到來。更積極的是,「我給自己幾年的時間?」、「要學些什麼?」、「要打包帶走什麼?」累積成為你人生重要的經歷──完全都是我們自己的決定!

給這篇文章打個分數吧~ [ratings]

圖片來源:Visualhunt

資料來源:立馬度 Limado

本文作者:

立馬度 是由兩位作者共筆

MP ,《經理人月刊》百大經理人獲獎者,台灣前十大國際品牌物聯網公司協理。

Kathy Chang,《Girls in Tech Taiwan》”40 Under 40 Women in Tech” 獲獎者,任職於東南亞電商的新加坡總部。

想做的事情太多了,不如就開始立馬度!當硬體為主流的台灣物聯網電子業,碰上軟體與Internet為主的新加坡新創網路電商,加上兩位作者身邊圍繞接觸的各國創業菁英,職場與生活的反覆討論思辨,可以激盪出很多想法與行動,也是立馬度寫作的初衷。

粉絲專頁:立馬度Limado,實踐目標的加速器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列印
編輯嚴選

編輯嚴選

我們是網站的小小編輯群 專門負責挑選、刊登好文章 歡迎部落客、寫手們投稿至 editor@pmtone.co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