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產品經理菁英會社團暨PM Tone產品通】的分享主題將聚焦於【互聯網軟體PM的經驗分享】,將由PM大叔(版主)與兩位小鮮肉PM(Mike、庭宇)來和大家談談「互聯網軟體PM昨日、今日與未來」,三段不同的軟體PM歷程,將帶給您非典型的互聯網產品思維。
新產品開發
顧客開發(Customer Development)是業務人員從事產品銷售(特別是B2B企業)工作的第一步,如果業務無法挖掘到有實力或有意願的顧客進行互動溝通,自然無法達成個人業績目標…
本次邀請到是擁有18年外商工作經驗的前 Honeywell 亞太區產品行銷經理陳俊良(Jason)來和大家談談「跨國企業的新產品開發策略與管理實務」,Jason將以過去所負責的產品銷售及新產品開發做分享﹘100分鐘真槍實彈的干貨分享,錯過就真的可惜了!
本課程的目的,旨在協助學員了解產品路線圖的重要性?如何經由產品路線圖的五大要素:產品願景(Product vision)、業務目標(Objectives)、時限(Timeframe)、主題(Theme)、免責聲明(Disclaimer),並與產品策略保持一致性,俾使公司的產品能讓顧客滿意,進而達成組織的目標。
在現代管理上,如果要簡單定義「賦權」,「賦權」就是一種「有效的授權」(effective delegation)或「成功的授權」(successful delegation);而所謂的授權,指的是—企業為了達到生產績效,指派員工任務的一套系統。
本次【產品經理菁英會社團暨PM Tone產品通】的分享主題將聚焦於【Excel活學活用工作坊】,邀請到是目前在多家管顧公司擔任顧問,過去曾在中國旺旺、台灣大哥大…等公司擔任要職並擁有多年 Excel實務教學經驗的何東旭(Erwin)來教大家「如何活用Excel做好產品數據及圖表呈現」,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東旭精彩的分享吧!
新產品開發在多數公司都是極機密等級的專案,通常只有核心成員(Core team members)可以知道,這種「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的低調方式,不僅造成人才斷層、培養不易,要是 key person 整體出走,公司營運勢必大受影響。
本次內訓的企業為國內知名的化妝品集團業者(三十年的品牌經營,擁有全球700多家門市及超過30萬的會員人數),參與的學員皆為企業內部的中高層主管,除了上述提到的問題之外,其目的只有一個﹘公司該如何導入「產品管理」制度?
近年來台灣企業普遍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台灣董事學會分析「2005到2016年間台灣1,624家上市櫃公司市值變化」的調查顯示,有8家大型企業縮水為中型企業,中型企業成為小型企業有44家。其實,科技業早就面臨轉型的問題,純粹只做代工是「看不到產業的長期成長性」。
本次【產品經理菁英會社團暨PM Tone產品通】的分享主題將聚焦於【互聯網軟體PM的經驗分享】,將由PM大叔(版主)與兩位小鮮肉PM(Mike、庭宇)來和大家談談「互聯網軟體PM昨日、今日與未來」,三段不同的軟體PM歷程,將帶給您非典型的互聯網產品思維。
顧客開發(Customer Development)是業務人員從事產品銷售(特別是B2B企業)工作的第一步,如果業務無法挖掘到有實力或有意願的顧客進行互動溝通,自然無法達成個人業績目標…
本次邀請到是擁有18年外商工作經驗的前 Honeywell 亞太區產品行銷經理陳俊良(Jason)來和大家談談「跨國企業的新產品開發策略與管理實務」,Jason將以過去所負責的產品銷售及新產品開發做分享﹘100分鐘真槍實彈的干貨分享,錯過就真的可惜了!
本課程的目的,旨在協助學員了解產品路線圖的重要性?如何經由產品路線圖的五大要素:產品願景(Product vision)、業務目標(Objectives)、時限(Timeframe)、主題(Theme)、免責聲明(Disclaimer),並與產品策略保持一致性,俾使公司的產品能讓顧客滿意,進而達成組織的目標。
在現代管理上,如果要簡單定義「賦權」,「賦權」就是一種「有效的授權」(effective delegation)或「成功的授權」(successful delegation);而所謂的授權,指的是—企業為了達到生產績效,指派員工任務的一套系統。
本次【產品經理菁英會社團暨PM Tone產品通】的分享主題將聚焦於【Excel活學活用工作坊】,邀請到是目前在多家管顧公司擔任顧問,過去曾在中國旺旺、台灣大哥大…等公司擔任要職並擁有多年 Excel實務教學經驗的何東旭(Erwin)來教大家「如何活用Excel做好產品數據及圖表呈現」,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東旭精彩的分享吧!
新產品開發在多數公司都是極機密等級的專案,通常只有核心成員(Core team members)可以知道,這種「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的低調方式,不僅造成人才斷層、培養不易,要是 key person 整體出走,公司營運勢必大受影響。
本次內訓的企業為國內知名的化妝品集團業者(三十年的品牌經營,擁有全球700多家門市及超過30萬的會員人數),參與的學員皆為企業內部的中高層主管,除了上述提到的問題之外,其目的只有一個﹘公司該如何導入「產品管理」制度?
近年來台灣企業普遍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台灣董事學會分析「2005到2016年間台灣1,624家上市櫃公司市值變化」的調查顯示,有8家大型企業縮水為中型企業,中型企業成為小型企業有44家。其實,科技業早就面臨轉型的問題,純粹只做代工是「看不到產業的長期成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