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PM的想像,可能會是「產品的媽媽」,或是很帥氣像賈伯斯那樣,要洞察市場的需求、定義產品,並讓它如期上市,但實際上,我的PM生涯是從邊緣人加上做雜事加上被客人高壓轟炸開始的……。
產品經理
相信大家都有共同的疑問:通過試用期考核之後,是不是就是一個合格的PM呢?是不是就能真正handle一個產品呢?如果產品是自己不熟悉或不喜歡的話,那該怎麼辦?該坦然接受或是斷然拒絕?
在這個變動遠大於不變的時代,不論是哪一個產業、哪一個職位,人人都應該學習從行銷的角度去思考產品的可能,行銷人更需要應變時代脈動,評估行銷力道的分配及節奏。
本次「PM好聲音」訪談的是資訊科技業的PM 徐麗閔(Ruby)。Ruby在大學念的是行銷,過去曾擔任企劃的工作,目前在科技公司,負責軟體的 PM。
對產品經理來說:一個成功的產品,除了點子必須新穎外,更重要的是要能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以「同理」的心情替使用者著想,才能設計出真正讓使用者感到方便,並且為社會創造出更多價值的產品。
過去的行銷方式是從以銷售產品為核心的「行銷1.0」,進化到以顧客為中心的「行銷2.0」,之後再轉變到以人為本、價值驅動的「行銷3.0」。「行銷4.0」做為「行銷3.0」的自然延伸,將告訴企業如何將消費者轉換成品牌的忠實擁護者。
本次「PM好聲音」訪談的是資訊科技業的PM 林宜賢(Jack),外號 「阿賢」(不是XX水電工喔)。阿賢是商學背景,曾在資訊產品代理商擔任業務的工作,之後由業務轉任伺服器產品線的產品經理,目前則是台灣聯想(Lenovo)環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經理。
一直以來,台灣中小企業對於「品牌」二字,總是敬而遠之,一方面是覺得大企業才需要做品牌,中小企業只要把產品做好,客戶自動會上門來;另一方面則是坊間有不少品牌顧問,說的一口好品牌,讓這些中小企業主感覺做品牌要花很多錢。
相信大家都明白,無論你是開公司或是做生意,增加客戶人數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如果只有增加客戶人數,其實是無法讓事業穩定發展。關鍵是,你要想辦法讓客戶回購!比起從來沒買過商品的客戶進行第一次交易,要讓買過一次商品的客戶再次購買的門檻相對低。
雖然說產品經理不一定是偉大的產品設計師,但是好的產品設計卻是可以替產品加分。此外,好的產品設計就是必須得到多數人的體驗與驗證,才能得到認同。
大家對PM的想像,可能會是「產品的媽媽」,或是很帥氣像賈伯斯那樣,要洞察市場的需求、定義產品,並讓它如期上市,但實際上,我的PM生涯是從邊緣人加上做雜事加上被客人高壓轟炸開始的……。
相信大家都有共同的疑問:通過試用期考核之後,是不是就是一個合格的PM呢?是不是就能真正handle一個產品呢?如果產品是自己不熟悉或不喜歡的話,那該怎麼辦?該坦然接受或是斷然拒絕?
在這個變動遠大於不變的時代,不論是哪一個產業、哪一個職位,人人都應該學習從行銷的角度去思考產品的可能,行銷人更需要應變時代脈動,評估行銷力道的分配及節奏。
本次「PM好聲音」訪談的是資訊科技業的PM 徐麗閔(Ruby)。Ruby在大學念的是行銷,過去曾擔任企劃的工作,目前在科技公司,負責軟體的 PM。
對產品經理來說:一個成功的產品,除了點子必須新穎外,更重要的是要能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以「同理」的心情替使用者著想,才能設計出真正讓使用者感到方便,並且為社會創造出更多價值的產品。
過去的行銷方式是從以銷售產品為核心的「行銷1.0」,進化到以顧客為中心的「行銷2.0」,之後再轉變到以人為本、價值驅動的「行銷3.0」。「行銷4.0」做為「行銷3.0」的自然延伸,將告訴企業如何將消費者轉換成品牌的忠實擁護者。
本次「PM好聲音」訪談的是資訊科技業的PM 林宜賢(Jack),外號 「阿賢」(不是XX水電工喔)。阿賢是商學背景,曾在資訊產品代理商擔任業務的工作,之後由業務轉任伺服器產品線的產品經理,目前則是台灣聯想(Lenovo)環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經理。
一直以來,台灣中小企業對於「品牌」二字,總是敬而遠之,一方面是覺得大企業才需要做品牌,中小企業只要把產品做好,客戶自動會上門來;另一方面則是坊間有不少品牌顧問,說的一口好品牌,讓這些中小企業主感覺做品牌要花很多錢。
相信大家都明白,無論你是開公司或是做生意,增加客戶人數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如果只有增加客戶人數,其實是無法讓事業穩定發展。關鍵是,你要想辦法讓客戶回購!比起從來沒買過商品的客戶進行第一次交易,要讓買過一次商品的客戶再次購買的門檻相對低。
雖然說產品經理不一定是偉大的產品設計師,但是好的產品設計卻是可以替產品加分。此外,好的產品設計就是必須得到多數人的體驗與驗證,才能得到認同。
相關文章
作者運用「價值桿」(value stick)的概念來說明—價值導向策略如何幫助你作出聚焦於何處以及如何強化你公司的競爭優勢的決策。
作者在本書中舉出林林總總各式的主題來說明—誘因的本質無所謂好壞,而它道德與否,取決於我們在使用時所選擇的方式。
相關文章
作者運用「價值桿」(value stick)的概念來說明—價值導向策略如何幫助你作出聚焦於何處以及如何強化你公司的競爭優勢的決策。
作者在本書中舉出林林總總各式的主題來說明—誘因的本質無所謂好壞,而它道德與否,取決於我們在使用時所選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