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書推薦文】從產品經理的角度,如何看待消費者行為的改變
本書《爆品設計法則:微軟行為科學家的產品思維與設計流程》為微軟(Microsoft)的行為科學家麥特‧華勒特(Matt Wallaert)所撰寫的一本以科學為基礎的產品設計系統,它可以在各行各業、各種規模的組織中執行。
本書《爆品設計法則:微軟行為科學家的產品思維與設計流程》為微軟(Microsoft)的行為科學家麥特‧華勒特(Matt Wallaert)所撰寫的一本以科學為基礎的產品設計系統,它可以在各行各業、各種規模的組織中執行。
相信只要是做過產品的人總會期待新產品一上市後,立馬受到多數人的關注。不過,除了大公司或知名品牌的產品能有先行優勢之外,對於新創公司或新進品牌的產品來說,運用廣告宣傳應該是讓產品快速被關注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本次【產品經理菁英會社團暨PM Tone產品通】邀請到的是 KOOK Living(共享廚房)-創辦人Koko(曾科融 ) 及 KumaWash( 洗衣代送服務)-品牌負責人Lois(許馨予),分享創業甘苦談。
這篇文章會將重點放在軟體PM如何在「時間有限」、「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透過以下五個實用方法,以規劃出一個較完整、較全面性的產品功能,進而慢慢邁向理想中的「完美產品功能規劃」。
顧客開發(Customer Development)是業務人員從事產品銷售(特別是B2B企業)工作的第一步,如果業務無法挖掘到有實力或有意願的顧客進行互動溝通,自然無法達成個人業績目標…
說起來挺矛盾的,大家都應該清楚,每一家公司都會有產品或服務,企業需要銷售產品或服務方能達成目標。由此可見,產品管理至關重要,勢必要有位高權重的「產品長」來負責才是。但何以組織上未設立「產品長」呢?
美國產品開發管理協會(PDMA)的定義則是:所謂「市場研究」指的是有關公司的客戶、競爭對手及市場的資訊。這些資訊可能源自於初級或次級資料,也可能是質化(定性)或量化(定量)資料。
產品圈有句俗話:「沒做過失敗產品的產品經理,日後是很難將產品做成功」。正是如此,所有做過產品經理的人,心中多少都會有個疑問:「為何消費者不喜歡我的產品」?是價格太貴嗎?還是功能太差比不上競爭對手呢?也許兩者都有可能,也許答案會超乎你的想像!…
好的「產品概念」應該要符合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條件,也就是應該要集中、清楚地把自己的賣點做一個說明,而不應該讓「產品概念」的資訊變得太複雜。讓消費者模糊不清,等於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過多的「附加功能」反而使產品的「基本功能」失了焦,「多功能」不再智慧反而變得笨重,因此消費者再次燃起對單一功能的需求,「高品質、簡單、專注」成了優先考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