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品牌經營第一課:切忌「錯把自己當名人」

究竟如何利用社群網站來經營個人品牌,又不招致反感? 其實「分享」、「炫耀」以及「成功的Me 3.0個人品牌經營」只有一線之隔。 三大關鍵,進階「Me 3.0個人品牌經營」:

14284800582_1024x744

「你看,她又來了。」朋友皺著眉頭,把手機螢幕湊到我面前,是一個臉書畫面。畫面中是我們共同認識的一個女生。她最新的狀態寫著:「受邀在論壇演講,竟然是最年輕的speaker。會後因為要趕去與幾位CEO的聚餐,沒辦法留下來和大家交流,好可惜。@Jasper,今天匆匆離開,來不及介紹2011年跟我一起奮鬥拿下年度傑出創業獎的好夥伴@Ana給你。Ana,從上次布里斯本高峰會之後我們也好久沒聚了,改天約一起!」

原來這個我與朋友共同認識的女生,受邀參加一個論壇的演講。文字底下附了一張照片,是她站在台上的模樣,鎂光燈照下來,十分威風。

「我每天看她老是更新類似這種狀態,其實覺得有點厭倦也有點煩,很想設定不要再收到她的狀態更新了。」朋友繼續滑著手機說道。
「雖然我也覺得有點厭煩,但這就是她經營個人品牌的方式吧。」我聳聳肩回答。「你記得我們之前討論過的那本書《Me 2.0》嗎?」
「我記得那本書,但是,你真的覺得她塑造了什麼個人品牌嗎?」朋友反問我。

「應該就是一種,忙碌、時常出差飛來飛去、參加許多會議、可能職業生涯發展還不錯的……『品牌』吧。」我回答道。

話說到這裡,我們都覺得事有蹊翹──一種讓人聯想以及推論到「忙碌且過得不錯」的個人品牌,真的稱得上是品牌嗎?

在Me 2.0這本書中,作者Dan Schawbel想要強調的是如何運用社群網站的力量,發掘、創造、溝通與維護自己的個人品牌 (Personal Brand)。而自從臉書成為大家主要使用的社群網站之後,我們每天都會看到許多介於「分享」與「炫耀」之間的「臉書好友之成就轟炸」。

偶爾為之可以,但是措詞太過自我又出現太頻繁的炫耀文,總是讓我們看了不舒服。仔細來審視我們的心情:也不是忌妒、也不是羨慕,絕大部分的心情是這種炫耀文看完之後,既沒有共鳴,也沒有學到新知,好像生命白白浪費了一段時間。再者,利用圍繞談論自己去過的地方、參加的會議來影射自己成就的文章,看久了有種「司馬昭之心眾人皆知,只有司馬昭你自己不知」的感覺。

究竟如何利用社群網站來經營個人品牌,又不招致反感?

其實「分享」、「炫耀」以及「成功的Me 3.0個人品牌經營」只有一線之隔。

三大關鍵,進階「Me 3.0個人品牌經營」:

「先承認自己的平凡」、「Be Focused」、「Be Persistent」

社群網站上有些名人喜歡分享他們出席某些會議或是頒獎典禮的照片,往往都會引起一些粉絲或是追隨者的欽羨或討論,那是因為他們是名人,出席這樣的場合是相得益彰的。但是相對的,素人若經常在網路上上傳這樣的照片,不見得會得到相對應的效果,有時越是過分突顯自己的攀龍附鳳,造成的溝通效果越差。

在社群網站上成功經營個人品牌,讓你直接正面聯想到某個議題或領域的人,通常都有共同的幾大特色:他們幾乎都「長期而持續」、「語氣和緩」、「懷著一種容得下討論空間的態度」,「專注」地關注某一議題或領域。因為文章閱讀起來是舒服的,而且有重點或新知、不是以自我為出發點,且就算有自己的意見口吻也是儘量中性,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別人想到該議題就會聯想到自己,成為成功的個人品牌經營──我們稱之為「Me 3.0個人品牌經營」。

「Me 2.0」也是從如何成功打造自我品牌出發,但成功的「Me 3.0 Personal Branding」,不是有關「我」,而是關於「你和他」。你和他對於「我」這個人的感受與聯想,成就了我這個人的品牌。換句話說,自我品牌,其實一點也不自我。

要在社群網站上成功做到Me 3.0個人品牌經營,並不是單純分享轉貼文章即可──在每個人臉書朋友動輒上千的年代,臉書已經成為大家分享新聞的主要場合。單純只是轉貼文章,文章會埋沒在千百則新聞中。能藉由別人在該領域的成就,加入自己的觀察與解說,幫助閱讀的人也能跟著提升自己與進步,甚至自己也做出成果來,最終讓自己與該領域時常被聯想在一起,才是成功的Me 3.0 Branding。

但是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們看到的往往只是對單一議題停留在「分享」或是「炫耀」的階段──因為容易多了。舉「受邀在論壇演講」為例,持「分享」心情的人可能只消寫一句「今天很開心竟然受邀在論壇演講。真心希望大家聽完之後可以一起努力」;而「炫耀」心情的代表,堪稱就是本文第一段的女生。要是要達到成功的Me 3.0 Branding,需要構思的,可能是在該論壇學習到的新知分享,有哪些講者啟發了自己,未來的趨勢,甚至提醒大家可以觀注的方向等。

回到最初,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或想要在社群網站上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但成功的個人品牌經營,關鍵字絕對不是停留在「出差滿檔、商務艙、會議、晚宴、名人」這麼表面而簡單。長期而持續,有智慧地關注特定領域,並且以他人為出發點,懷抱虛懷若谷的心情,且時常問自己:「別人如何能從我的所知中,也獲取新知一起成長」。久而久之,大家對於「你這個人」與「你擅長領域」正面的聯想,就成就了你最成功的Me 3.0個人品牌。

給這篇文章打個分數吧~ [ratings]

圖片來源:Visualhunt

資料來源:立馬度 Limado

本文作者:

立馬度 是由兩位作者共筆

MP ,《經理人月刊》百大經理人獲獎者,台灣前十大國際品牌物聯網公司協理。

Kathy Chang,《Girls in Tech Taiwan》”40 Under 40 Women in Tech” 獲獎者,任職於東南亞電商的新加坡總部。

想做的事情太多了,不如就開始立馬度!當硬體為主流的台灣物聯網電子業,碰上軟體與Internet為主的新加坡新創網路電商,加上兩位作者身邊圍繞接觸的各國創業菁英,職場與生活的反覆討論思辨,可以激盪出很多想法與行動,也是立馬度寫作的初衷。

粉絲專頁:立馬度Limado,實踐目標的加速器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列印
編輯嚴選

編輯嚴選

我們是網站的小小編輯群 專門負責挑選、刊登好文章 歡迎部落客、寫手們投稿至 editor@pmtone.co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