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瞎忙了!產品經理的時間該如何分配?

時間管理就是用技巧、技術和工具幫助人們完成工作,實現目標。時間管理並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運用時間。

你也許經常會聽到產品經理抱怨:「時間不夠用」!遂造成大家會有一個誤解,那就是:PM is “Always Busy”。

如果PM不忙,老板會認為你很閒!

如果PM不忙,同事會認為你在混!

如果PM不忙,新產品的上市可能會遙遙無期!

上述所提到的抱怨或誤解,其實就是所謂的『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問題。時間管理就是用技巧、技術和工具幫助人們完成工作,實現目標。時間管理並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運用時間。

時間管理就是「決定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會清晰地定義目標,知道如何安排團隊成員的工作及目標管理,因此他們懂得產品開發的每一個環節,可以在有需要時任意轉換角色參與到具體的產品開發工作中,去説明如何解決問題並加速開發周期。

然而,多數的情況卻是,一旦產品經理陷入繁瑣的開發流程細節當中,同時得應對層出不窮的研發、設計、銷售、市場、客服、或法務等各單位人員提出來的需求時,就會很容易將自己 100% 的時間都用於處理這些日常事務裡,而這樣的時間分配方式往往會給產品埋下一個巨大的陷阱。筆者過去曾輔導一家硬體製造公司,就是這個情況:產品經理團隊成員們幾乎不在座位上,桌上分機電話常常響個不停,即使在位子的同仁,也是手機電話講不停…日常事務已經讓他們分身乏術,細問之下,才知道公司即將有新產品推出,眼看上市日其迫在眉睫,產品卻接二連三出狀況(料件短缺、規格不合、Bugs太多、不良率高…等),團隊成員除了不斷地去排除困難、解決問題之外,還得應付老板的小蜜蜂式(嗡嗡嗡)的緊迫盯人管理,新產品的上市績效自然不佳 。

Noah Weiss(前Google的產品經理)就建議產品經理應將70%的時間用於規劃和處理接下來幾周所需要達成的目標,20%的時間用於思考和實現下一季以後的目標,10%的時間則用於更長遠的考慮上。

Google的PM怎麼做

這套「70/20/10」的時間管理法則,也就是目前Google產品經理在新產品開發上奉為圭臬的準則。舉例來說,Google將 70% 的時間用於核心搜索和廣告業務上;然後將 20% 的時間投注在相關業務中,如: Google News、Google Earth 和 Google Local;最後,將 10% 的時間花在那些全新的事情上,如:Google Glass、Google Car。

對產品經理的時間分配來說,筆者以為可以分成兩部份:

1.) 將70%的時間用於日常的事務裡,此外,更深一層的意義,就是可以從日常的工作中發現 big idea 的線索,更具體的說,這些看起來乏善可陳的日常工作都有可能激發你的靈感,開創出更多creativity。例如:觀察競爭對手的現況分析就可能是你規劃下一代產品的來源之一。

2.) 剩下的30%的時間則運用於未來產品的規劃上,筆者這裡所謂的”未來”指的是:「必須與現有產品有所區隔」,也就是說,現有產品的改良或修正(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都應該是放在日常事務的處理上。產品最終還是要走到生活中去的,雖然偉大的產品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其實「創意」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僅此而已。為了設計出更貼近普羅大眾使用的產品,筆者建議產品經理們要經常看電視、逛街、閱讀書籍雜誌、觀察百貨公司或捷運站的人來人往…,這些行為可能都會讓你在未來產品上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結語

對應到新產品開發流程來說,每一個檢核點(Check point)能否如期完成,也意味著新產品能否準時上市,更甚者,還會直接影響新產品的績效。身為產品經理,自然得承擔時間管理的所有責任。

還在瞎忙嗎?趕緊做好你的時間分配吧!

圖片來源:Visualhunt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列印
Gary Hsia (夏松明)

Gary Hsia (夏松明)

夏松明(PM大叔):產品管理專家,企業數位轉型輔導顧問,FB「產品經理菁英會」社團創辦人,PM Tone | 產品通 產品經理知識社群網站 站長,目前從事顧問諮詢及培訓講師一職,主要以企業培訓及輔導企業產品開發、經營管理及業務行銷等顧問講師工作。 同時擁有「PMP國際專案管理師證照」、「WBSA高階策劃師認證」及「NPDP新產品開發專業證照」,也受邀至企業內部、大專院校授課並擔任公開班講師,是業界少數具備「經營管理」、「新產品開發」與「品牌行銷」等專業領域的資深顧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