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領導】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情境領導理論)

情境領導理論(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是由保羅.赫塞(Paul Hersey)和肯尼斯.布蘭恰德(Kenneth Blanchard)於1969年所提出。

三分鐘讓您快速了解一個PM專有名詞及術語,歡迎收聽產品學院術語通單元。


各位PM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情境領導理論(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

情境領導理論(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是由保羅.赫塞(Paul Hersey)和肯尼斯.布蘭恰德(Kenneth Blanchard)於1969年所提出。主張沒有單一絕對的領導風格,能夠應付所有員工的狀況,有效能的領導者應該依據員工的成熟度(maturity),和任務性質調整領導風格。

情境領導理論將領導風格劃分為縱軸-主管對員工的「支持行為」( supportive behavior),橫軸則是主管對員工的「指導行為」(directive behavior):

  • 橫軸的「指導行為」是指要做什麼(What)、該怎麼做(How)、在哪裡做(Where)、什麼時候做(When),有關工作的一切詳細指導。
  • 縱軸的「支持行為」是指主管與員工的溝通,必要時給予鼓勵支持。
圖片來源:PM Tone 產品通

根據橫軸與縱軸區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 S1指示型領導(Directing):以任務導向居多,由領導者定義任務內容,密切掌控進度。領導者與員工間的互動多為單向溝通,由領導者宣布決策,適合沒有能力但有意願的員工,因為他們需要有人指引方向。
  • S2教練型領導(Coaching):任務導向高,也有支持導向行為。領導者仍要定義任務,但可以向部屬徵詢意見。此時雖然仍由領導者做決定,但溝通方式偏向雙向互動。對能力平平、工作意願不夠高的員工來說,他們需要領導者幫他們建立自信,提高工作意願。
  • S3支持型領導(Supporting):任務導向偏低,支持導向行為高。領導者把每日例行的工作分派和流程交給部屬,領導者參與決定,但將主導權留給員工。此時領導者應展現高度支持,強化員工的自信和工作動機。
  • S4授權型領導(Delegating):任務和支持導向行為都很少,領導者仍參與決策和問題解決,但由員工決定什麼時候需要領導者的幫助。此時員工已可獨當一面,不太需要領導者的監控或支持。

情境領導理論提供了一個模型架構,可以針對不同情境進行診斷,並判定在某種特定情境下,哪種領導風格成功機率最高。使用這個模型,可以讓領導者無論身處何處、領導何人,都能有更有效的影響他人來展現績效。

以上是今天針對情境領導理論(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的解說,如果想獲取更多知識內內容,歡迎加入我們的產品學院。「術語通」,我們下次見。

歡迎加入「產品學院」,獲取更多知識內容(專有名詞及術語)

產品學院為【PM Tone 產品通】 旗下的《知識庫》社群網站,內容涵蓋各種PM(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產品負責人、產品行銷經理等)所需要精進及累積的軟技能(如:讀書會知識分享)與硬實力(如:產品開發流程或個案討論)。

本文作者:PM大叔

圖片來源: Image by BMACC from Pixabay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列印
編輯嚴選

編輯嚴選

我們是網站的小小編輯群 專門負責挑選、刊登好文章 歡迎部落客、寫手們投稿至 editor@pmtone.co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