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實戰】新產品開發流程(六):市場上常見的新產品開發流程的比較、適用場景及流程治理

本文將探討市場上常見的新產品開發流程的比較、適用場景及流程治理。

【PM實戰】新產品開發流程(五)中,筆者先介紹Agile Development(敏捷開發法),本篇將是本系列文章的最終篇,將涵蓋以下內容:

1.市場上常見的新產品開發流程的比較

2.新產品開發流程的適用場景

3.新產品開發流程的治理(Governance)


市場上常見的新產品開發流程的比較(特點、優點、缺點、適用場景)

1.Waterfall model(瀑布模型)

  • 特點:是一個軟體開發架構,其過程是從上一個階段接收該項活動的工作內容作為輸入,亦是該階段的主要活動,並將應完成的內容及成果,作為本階段的輸出,然後傳給下一個階段。
  • 主要優點:重視階段管理,確保每個階段產出的品質。
  • 主要缺點:無法適應使用者需求的頻繁變化。
  • 適用場景:需求清晰、範圍明確、變化少。開發人員對軟體的應用領域熟悉。較少需要客戶參與就能交付產品。

2.Stage-Gate(階段關卡法)

  • 特點:是指導一個新產品開發專案從創意的產生(Idea Generation)的產品上市(Launch)的全過程。
  • 主要優點:允許組織利用管理決策關卡將新產品開發的工作量劃分為幾個階段。在獲得批准進入下一個階段之前,由產品經理所負責的新產品開發團隊必須成功地完成該階段內預先定義的一系列相關活動。
  • 主要缺點:流程可能變得冗長、僵化和官僚化。評選標準的訂立可能會扼殺創造力。
  • 適用場景:跨部門溝通頻繁、產品線多元化,需要較為嚴格的管理、控制和決策。

3.IPD法(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整合產品開發法)

  • 特點:是一套基於市場和顧客需求驅動的整合性產品開發管理架構。主要源自於IBM公司,IBM在1990年代初期導入PACE(Product And Cycle-time Excellence,產品及周期優化法)方法論,以改善公司的內部流程,之後獲得重大效益。
  • 主要優點:PM能更有效地管理產品開發和新產品,達到加快市場反應速度,縮短開發週期,減少報廢項目及開發成本,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可生產性、可服務性的目的。
  • 主要缺點:流程較為複雜、冗長,將導致效率降低。另外,就是對團隊成員的能力與知識較高。
  • 適用場景:跨部門溝通頻繁、產品線多元化,需要較為嚴格的管理、控制和決策。

4.Agile Development(敏捷開發法)

  • 特點:相對於傳統開發模式(如:瀑布式開發法),Agile Development(敏捷開發法)比較注重以用戶需求為核心,採用持續迭代,循序漸進的開發方式,嚴格來說,敏捷開發並不是一種完整的End-to-End開發方法,而是在軟體產品開發階段加速開發能力的一種方法,所以敏捷開發在需求的變更上並不在意,因為產品開發專案從始至終都處於不斷地調整中,這一點在客戶滿意度上來說,無疑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
  • 主要優點:採用迭代方式、可頻繁交付、可使用的軟體開發方法,以適應市場環境快速變化的需求。
  • 主要缺點:如果思維未因應環境變化的改變,導致管理不當容易造成範疇蔓延。另外,對團隊成員及Scrum master的要求較高。
  • 適用場景:軟體新創產業,需求開發較不明確或是變化頻繁的產品。

5.Lean Product Development(精實產品開發)

  • 特點:LPD法主要源自於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 TPS,利用 Lean(精實)原則來應對產品開發不斷增長的挑戰。LPD法特別尋求解決以下問題:縮短較長的開發週期、降低開發成本、需要更多創新解決方案、降低生產成本、再開發週期。
  • 主要優點:減少浪費並提升開發效率。可視化管理、持續改進。
  • 主要缺點:對團隊成員和供應商要求較高。需要改變組織文化和組織結構。
  • 適用場景:資訊流動高於嚴厲管控。對浪費容忍度低。

Governance vs Management

所謂的治理(Governance)是專注於 “什麼”(what)—由指定的董事會執行組織的策略規劃和領導。簡單來說,即是關於組織的規劃和總體策略和方向,並確保定期對其進行審查。管理層則根據董事會所支持的方向來實施這些策略計劃。治理包含以下內容:

  • 決定任務(determining the mission)
  • 政策和策略(policy and strategy)
  • 任命和監督管理層(appointing and overseeing management)
  • 管理治理流程(managing governance processes)
  • 提供洞察力、智慧和判斷力(providing insight, wisdom and judgement)
  • 監控組織績效(monitoring performance of the organisation)
  • 策略性的辨識和管理風險(strategically 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risk)

所謂的管理(Management)是聚焦在“如何”(how)—指的是策略計劃的交付和組織的工作。簡單來說,組織管理層的任務即是監督組織的日常運作。 管理層還須扮演支持員工理解和實施組織的策略願景,在企業的領導中發揮關鍵作用。管理包含以下內容:

  • 發展和實施政策與策略(developing and delivering policy and strategy)
  • 設定和監督年度營運商業企劃(setting and overseeing annual operational business plans)
  • 任命經理和員工(appointing managers and staff)
  • 支持治理流程(supporting governance processes)
  • 完成董事會決策(implementing Board decisions)
  • 衡量績效(measuring performance)
  • 提供服務和活動(delivering services and activities)
  • 管理策略和營運風險(managing 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risk)
 治理管理
職能監督、控制、整合、決策計畫、組織、領導、控制
焦點結果及目標方法及技術
層面宏觀,策略及決策微觀,戰術及執行
權責董事會管理層
功能為管理層提供框架、功能和過程。授予管理者經營權並加以監督。在治理層提供的框架和監督下,行使經營權,實現經營目標。
資料來源:PM Tone 產品通

新產品開發流程的治理

產品開發流程的治理就是要確保流程有效和高效,並能提供正確的結果,從而實現產品開發成功和策略目標的達成。具體內容如下:

(1).組織上下達成共識:流程是策略執行的工具也是和策略保持一致性的通道,因此,要選擇與組織和產品特點相適配的流程。

(2).進行組織全通道溝通,確保相關利害關係人能理解、接受和應用選定的新產品開發流程。

(3).關注產品開發中存在的風險,確保開發團隊能夠主動識別、分析及應對風險。

(4).關注與流程相關的績效衡量指標,必要時提供支持與指導。

結語

回歸到撰寫《【PM實戰】新產品開發流程》系列文章的初衷 : 過去企業經營把人才視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但筆者認為,除了人才很重要之外,公司的運作還有一項更重要的核心資產,那就是-「流程」。筆者深信,未來企業的競爭優勢勢必在於-「擁有一套能夠隨時因應環境變化發展的新產品開發流程」。

相關文章內容連結如下:

【PM實戰】新產品開發流程(一):NPD的範疇與發展歷程

【PM實戰】新產品開發流程(二):新產品開發流程的價值與模糊的前端(FFE)的重要性

【PM實戰】新產品開發流程(三):IPD整合產品開發法

【PM實戰】新產品開發流程(四):Stage-Gate(階段關卡法)

【PM實戰】新產品開發流程(五):Agile Development(敏捷開發法)

【PM實戰】新產品開發流程(六):市場上常見的新產品開發流程的比較、適用場景及流程治理

圖片來源: Image from Pixabay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列印
Gary Hsia (夏松明)

Gary Hsia (夏松明)

夏松明(PM大叔):產品管理專家,企業數位轉型輔導顧問,FB「產品經理菁英會」社團創辦人,PM Tone | 產品通 產品經理知識社群網站 站長,目前從事顧問諮詢及培訓講師一職,主要以企業培訓及輔導企業產品開發、經營管理及業務行銷等顧問講師工作。 同時擁有「PMP國際專案管理師證照」、「WBSA高階策劃師認證」及「NPDP新產品開發專業證照」,也受邀至企業內部、大專院校授課並擔任公開班講師,是業界少數具備「經營管理」、「新產品開發」與「品牌行銷」等專業領域的資深顧問。

延伸閱讀